浏览量:1 次 来源: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时间:2025-06-25 06:22:58
华体会手机在线登陆: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在这个以“劳动”命名的节日里,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期的闲暇时,仍有无数劳动者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是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是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职工,是保障出行的地铁司机……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用双手编织着城市的温暖,用汗水诠释着劳动的价值。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坚守,让我们的城市从始至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城市各个角落,用笔触记录下这些最美劳动者的身影,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这份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记录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奉献彰显担当的劳动之美。
“五一”清晨,当城市沉浸在休闲与欢乐的氛围中时,美团外卖配送员刘壮在岗位上开启了忙碌的一天。早上9点,阳光渐强,他认真地检查电动车的电量、刹车,对着手机镜头调整头盔系带——这是他在“骑手安全培训课”上学到的自检方法。
刘壮常跑的片区商务楼居多,每逢节假日订单量会比平日少一些,但午间仍然会出现订餐高峰。上午11点,刘壮的手机不停响起来单提示音,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击、迅速接单,同时在脑海中规划好送餐路线。
其中一单要取餐的商家位于798艺术街区内。“这里的商家我都很熟悉,不用看地图就能找到,只是这里步行街比较多,电动车不能骑进去,最远、最绕的商家要快走上五分钟。”刘壮和记者说,街区内不仅有商家需要他们去取餐,还会有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点餐,他需要将外边取来的餐送到园区中客户所在的每个点位,这非常考验步行速度。
下午1点半,订单高峰渐渐过去,刘壮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前往将台地区的“将小爱”全时驿站做志愿者。
自从2020年成为美团骑手,刘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北京青年榜样等荣誉。去年10月,刘壮成为一名员,这一身份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大家服务的初心。
“虽然节假日不能陪家人,但看到服务的客户能及时吃上热乎饭菜,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能为假期市民生活提供保障,感觉挺自豪。”在这个“五一”,刘壮用坚守为城市传递温暖。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燃气集团第五分公司运行维护三所应急班职工、高级技师纪淀平
“能够以一名基层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我感到十分自豪。”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五分公司运行维护三所应急班职工、高级技师纪淀平今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他将这份荣誉转化为前行动力,全身心投入到“五一”小长假燃气管网运维应急值守保障中。
5月3日上午8点30分,纪淀平与同事准时出发。“今天,我全天在岗,主要负责服务区域内管网与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 纪淀平介绍,“我每天上下午都要开展巡查,尤其对大型施工工地会重点加强巡查,防止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对燃气管道造成破坏。此外,还要完成当日应急值守及日志、台账的填写与录入等。”
为了应对节假日期间也许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北京燃气第五分公司对应急响应速度做出严格要求:一旦接到如小区燃气泄漏等突发事件报警,应急班职工必须在5分钟内出车,力争40分钟内抵达现场。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燃气第五分公司涵盖调度员、检修工、窗口服务员等11个工种,近480名职工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燃气供气系统安全运行。
纪淀平用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他认为,“劳模” 二字中的 “模”,是示范与楷模的生动体现。劳模不仅为团队树立了价值导向,更像是一个强大的 “磁场”,通过示范效应不断辐射正能量。纪淀平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团队共同奋进,为城市燃气安全保驾护航。
“五一”假期,来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开放区域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为保障公众安全、舒心地亲近自然,北运河管理处的职工坚守岗位,以细致入微的服务筑牢运河开放区域安全防线。
假期首日,正赶上北运河管理处北关管理所所长沙洪利值班。和往常一样,早上7点,他就来到单位,利用上班前的一个多小时巡查重点区域、检查水务设施。这个习惯,是沙洪利这位有着30年工龄的“老水务人”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到北关管理所担任所长这5年,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让他时时做到心中有数、举重若轻。
“小朋友,不能往下探身子,当心有危险!”上午十点开始,开放区域游客明显增多,沙洪利和同事一起维护秩序。“我们这个班组一共6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开放区域的只有3个人,而五一假期每天要有两三千人的游客量,管理责任重大。”沙洪利和记者说,为保障游客安全,全所职工坚守岗位,提前制定了值班值守制度,并严格落实。假期采取“人防 + 技防”相结合方式,对河道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同时,加密河道巡查频次,及时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加大水环境保洁力度,确保河道清洁畅通。
这个假期正值北运河开漕节,每晚7:30,北关分洪枢纽的大光楼还会上演灯光秀。为了确认和保证游客安全,沙洪利还会再巡视一遍,叮嘱各个岗位的职工加强防控。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在沙洪利的带领下,全所职工强化安全管理、优化环境品质,以细致入微的服务筑牢安全防线,为游客营造了安心、舒适的休闲环境。
“‘五一’假期,巡检不仅是我日常工作的关键,更是电力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中之重。每一度电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次细致入微的检查。”京能集团京桥热电发电运行部运行人员冯涛道出了他对工作的深刻理解。
巡检路上,冯涛的神情格外专注。他需要频繁弯腰,仔细查看设备的每一处细节,反复比对各项运行参数。现场巡检有着严格的标准,每一个巡查内容、每一个检查点位都需要精准明确。螺栓是否松动、表计运行是不是正常,这些细微之处,都是他排查设备隐患的关键。冯涛手持点检仪,认真测量、仔细记录,他介绍:“这一些数据不仅是工作记录,更是保障电力稳定运行的责任凭证。”
主控室里,监控大屏犹如电厂设备的 “健康监测中心”。冯涛紧盯屏幕,对所有设备做全方位“体检”。“屏幕上的每一条曲线,都像我的‘心跳线’,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 他全神贯注地逐项核对机组实时数据,温度、压力、电压、电流、负荷曲线等关键指标,任何细微波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冯涛深知,这些看似平常的变化,可能是设备隐患的预警信号,必须第一时间察觉并处理。
这个假期,冯涛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巡检途中,他走过正午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的柏油路,见过黄昏厂区温柔绚丽的夕阳,也邂逅了凌晨四点繁星闪烁的夜空。他感慨道:“虽然没能陪伴家人,但每一次严谨的巡检、每一次及时的抢修,都是对‘劳动最光荣’的最好诠释。我守护的不仅是电力设备,更是千家万户的光明与温暖。”
“五一”假期,城际交通进出京总量刷新历史纪录。为保障夜间抵京旅客顺利出行,地铁7号线启动 “深夜摆渡” 模式,延长末班车运营时间。在这趟特殊的 “城市夜班车” 上,地铁司机赵雪明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4月30日16时40分,离发车还有数小时,赵雪明已抵达张家湾车辆段。十年如一日的行车经验,让他拥有了“听音辨障”的绝活——空压机运转的细微震颤、制动系统的轻微声响,在他耳中都是列车“健康情况”的直观反馈。俯身检查车底时,他的目光如炬:轨道上的细小异物、轮对连接处的螺丝松紧、空气弹簧的气压状态,甚至螺母迟缓线毫米的偏移,都逃不过他的 “火眼金睛”。
当夜幕降临,车厢内客流密度加大。赵雪明紧盯监控屏幕,根据实时客流将空调温度从27℃精准调至26℃。每逢列车停靠换乘大站,他都会在心中默默计时:北京西站45秒、双井站40秒、菜市口站38秒……这些精确到秒的数字,是他在11年驾驶生涯中,用无数次停靠积累的“独家时刻表”。
22时40分,车载电台突然传来调度指令:“1189次列车运行至北京西站后,执行延长运营任务。” 面对临时加跑指令,赵雪明没有丝毫犹豫。当凌晨1点的钟声敲响,7号线最后一班列车缓缓驶入张家湾车辆段,精准停靠在指定位置。完成交接后,赵雪明走向职工公寓稍作休息。清晨8点,赵雪明又准时出现在驾驶室门前,开启新一天的运营任务。这个“五一”,当万千旅客通过他驾驶的列车平安抵达目的地时,赵雪明成为深夜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清晨6点半,晨光微露,密云区森林消防大队的营区里,起床哨声准时响起。10分钟后,队员们整齐列队,迎着朝阳开始晨跑。即便在“五一”假期,这支守护首都东北生态屏障的队伍,依然严格执行每日操课计划,以饱满的精神情况在岗备勤。
“只有假期坚守岗位,我们才可以真正安心。” 密云区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郭海军的话语朴实却有力。作为首都重要生态涵养区,密云区75%的林木覆盖率构筑起“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而这支扎根在新城子镇、古北口镇、巨各庄镇等地的专业队伍,正是这片“生态花园”最坚实的守护者。
密云区森林消防大队下辖 7 个中队,340 名队员如同分布在林区的 “安全卫士”。防火期内全员严阵以待,无论区域何处突发火情,他们都能凭借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郭海军形象地比喻:“每位队员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时刻准备冲锋。”
在队员们的日常里,训练与装备维护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每天上午,体能训练场上总是热火朝天,负重越野、攀爬障碍、战术演练轮番开展;下午,队员们化身 “装备医生”,仔细检查风力灭火机、水泵、防护服等装备,确保每件设备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森林消防科普宣传的持续推进,密云区市民的防火意识明显提升。但郭海军和队员们从始至终保持着高度警惕:“零火情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即便形势向好,我们依然要警钟长鸣。” 对于这支森林消防队伍而言,每一个平安的假期,都是对他们坚守最好的回报。
当“五一”假期的氛围弥漫全城时,豆各庄安置房施工现场却是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忙碌景象。北京磐石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王轶征头戴安全帽,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用专业与严谨为这项民生工程筑牢质量防线层作业面,数十名工人正专注地进行配管敷设。王轶征手持图纸和游标卡尺,逐寸检查施工细节。“配电箱必须用直径25毫米的焊管,其他区域按规范使用20管PVC。” 他指着东段已完成的墙体,“虽然整体契合设计要求,但这些接口的焊接点不够平滑,必须打磨处理。”
西侧施工区域,工人们正将配管嵌入钢筋间隙。王轶征快步上前,半跪在满是碎石的地面上,用卷尺反复丈量配管标高,又顺着管线走向仔细核对。“这里出现少许偏移,与图纸标注不符。” 他迅速翻开贴身携带的施工日志,“土建绑筋后才敷管,任何误差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后续工序,一定要马上整改。”
“五一黄金施工期必须争分夺秒,但质量容不得半点妥协。” 王轶征介绍,项目部制定了 “一层一周” 的攻坚计划,监理团队24小时待命,随时配合验收。除了把控质量,王轶征还身兼“安全卫士”,一经发现隐患,立即与安全监理工程师沟通,“安全帽系带必须扣紧”“脚手架间距要符合规范”,这些安全叮嘱每天要重复数十遍。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工地,到塔吊的探照灯划破夜空,王轶征的足迹遍布每栋楼宇。这座拔地而起的安置房,不仅承载居民的安居梦,更镌刻着像王轶征一样无数建设者的坚守与匠心。
清晨7点20分,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销售中心经理刘颖快步踏入2025北京书市朝阳公园主展场。她熟练地解开防护绳、掀开防尘布,露出整齐码放的近 4000种图书,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每本书的摆放角度、展台布局,都经过她反复调整,只为给读者呈现最佳的阅读体验。
8点半,书市刚开放,便有读者来到展位。一位老人拿着惠民券向刘颖询问使用方法。“叔叔,您别着急,我一步步教您!” 刘颖从扫码注册到优惠券核销,耐心细致讲解。这样的场景,在书市期间每天都要重复数十次。
从事图书销售工作25年的刘颖,早已将 “服务” 二字融入骨子里。不同于书店卖场有明显的客流高峰,书市的读者全天络绎不绝。为此,她提前研究书市的运营规律,不仅熟记各类惠民政策,还总结出一套 “快速服务法”:根据读者的年龄和提问方式,预判需求,主动推荐相关书籍。
“阿姨,您这有这套历史小说吗?” 一个小女孩举着书单,眼中满是期待。刘颖接过书单,目光扫过书名,立刻说道:“有的!在儿童文学区第三个书架,我带你去。” 几分钟后,当小女孩捧着心仪已久的图书露出笑容时,刘颖也欣慰地笑了。
在书市服务的日子里,刘颖从始至终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她发现不少读者都在寻找某系列科普绘本,便立即联系库存,调整展位布局,将这类图书摆在显眼位置。“图书销售不只是买卖,更是与读者的对话。” 刘颖说,“我们要像园丁一样,观察每颗‘种子’的需求,让书香更好地滋养人心。”
清晨7点,文世杰已熟练地发动汽车,开启“五一”假期的运营。这位有着30年驾龄的“的哥”,早已将节假日出车视为工作常态,方向盘上的每一次转动,都承载着他对这座城市的守护与热爱。
从1990年的“面的” 到如今的新能源车,文世杰的职业生涯几乎串联起北京出租车行业完整变迁史。在他眼中,车型的迭代,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生动注脚。
作为连续多年的“的士之星”,文世杰始终将安全视为行车第一准则。每天出车前,他都会花上半小时仔细检查车况:蹲下身子查看轮胎纹路,反复测试车灯亮度,连车顶的顶灯是否稳固、车内摆件是否松动都不放过。“车况容不得半点侥幸,这是对乘客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 他常说。“五一”期间,面对激增的出行需求,他的检查清单又增加空调系统、应急设备等,确保万无一失。
网约车的兴起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挑战。50多岁的文世杰主动学习使用各类打车软件,研究智能导航系统,如今他不仅能熟练接单派单,还凭借优质服务在平台收获“五星级司机”称号。“时代在变,咱也要与时俱进。”他笑着说,“现在乘客上车,我还会主动推荐避开拥堵的路线。”
近几年,尽管工作忙碌,文世杰会特意安排时间和家人外出旅行。“只有休息好了,开车时才能保持最佳状态。”他深知,对一名出租车司机而言,安全不仅是职业素养,更是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三十载风雨兼程,文世杰用方向盘丈量城市的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坚守故事。
“看着乘客平安抵达目的地,我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北京戎威远保安公司驻5路公交乘务管理员姜雪亮如是说。今年31岁的他,已在公交乘务管理员岗位上默默坚守了3个年头,这个“五一”假期,他依然选择在岗位上度过。
5月1日凌晨4点半,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姜雪亮的闹钟已准时响起。简单洗漱后,5点10分,他已到达工作岗位,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随着早高峰的到来,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逐渐多了起来。“您上车扶稳了,小心台阶!”“哪位乘客给老人让个座?” 这样的提醒,姜雪亮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他的目光时刻关注车厢内的情况,主动搀扶行动不便乘客,帮助乘客摆放行李,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举动让乘客感受到暖意。
“五一”期间,来京旅游问路咨询的游客络绎不绝。“师傅,附近有什么好玩的景点?”“去鼓楼怎么坐车?” 面对游客的提问,姜雪亮总是耐心解答。“能帮到游客,让他们感受到北京的热情,我打心眼里高兴。” 姜雪亮笑着说。
节假日期间,公交车常常满员运行,姜雪亮的工作也更加忙碌。除了维持乘车秩序,他还要着重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确保他们乘车安全。“越是人多的时候,越要提高警惕。守护乘客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
尽管节假日不能陪伴家人,但姜雪亮并不孤单。公司项目部精心准备了节日慰问品,让坚守岗位的职工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团队的温暖。“虽然工作辛苦,但想到能为乘客保驾护航,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切都值得。” 姜雪亮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