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乐滚球 发布时间:2024-09-08 23:48:28
前一段时间,熬夜的话题又又又上了热搜。线%受访年轻⼈不熬夜”,看到这个地方,平时晚睡的你估计会有一丝丝安慰:嗯,看来,我并不孤独。
但是,看到熬夜的伤害,又不得不开始担心起来。那么,和不熬夜的人(也就是作息规律)相比,熬夜究竟会带来哪些伤害呢?想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先来聊聊熬夜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其实,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个固定的、统⼀的时间标准来区分熬夜与否。
注意了,所谓“通常的上床时间”,不是指你因其他事情而被迫选择的时间,而是你听从身体的困意信号,上床后可以顺利⼊睡的时间。由于每个人的昼夜节律存在个体差异,困意自然来临的时间各有不同,因此,对个体来说,“通常的上床时间”其实是可以不同的。
也就是说,是不是熬夜不是看几点钟睡觉,而是看你今晚或最近的上床睡觉时间是不是比平时更晚。
很久以前,⼈们认为睡眠就是一闭眼一睁眼,中间做几个梦。随着脑电图和其他检测设备的发明,科学家发现,睡眠过程中的大脑并不像曾经以为的那样安静。从准备入睡到睡着,再到第⼆天醒来,大脑脑电波会经历好几段不同的变化,根据脑电波的特点,整晚的睡眠分为“浅睡眠(N1+N2)”,“深睡眠(N3)”和“快速眼动睡眠(REM)”。这几段睡眠阶段会循环交替,每循环一次平均是 90 分钟,一晚上⼤概要循环 4~6 次。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深睡眠大概占到 20% 左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身体会进入“修复模式”,比如可以修复肌肉和骨骼系统。另外,深睡眠还能巩固你的免疫系统功能。更新的研究还发现,深睡眠可能对调节葡萄糖代谢很重要。
“快速眼动睡眠”大概占了 25% 左右。顾名思义,在这个睡眠阶段,你的眼球会来回快速移动。此外,你容易做非常生动的梦境,同时,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你把梦境给表演出来,你的肌张力会被“临时管控”起来——四肢骨骼肌张力消失。
研究发现,在这个“爱做梦”的阶段,大脑中处理情绪的结构“杏仁核”会被激活,因此,快速眼动睡眠被认为可能与情绪处理有关。另外,研究还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学习。在此阶段,你的大脑会处理白天学到的新知识和运动技能,会选择性的保留一些记忆,同时删除另外一部分。
总体来说,目前认为,良好的睡眠对身体有三大核心作用 :恢复,节约能量以及记忆巩固。所以,规律的睡眠作息可以让你在更长远的时间里获得更稳定的睡眠量,从而能够让白天的状态也更加稳定。
反过来,如果你迫不得已选择熬夜——睡得比平时晚,起床时间和平时一样,那么就会造成睡眠剥夺,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都会减少,继而就容易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第⼆天有可能会出现犯困、情绪不好以及工作表现下降。不过,如果后面重新安排作息,好好睡觉,这些负面影响是可逆的,不用太担心。
然而,如果长期熬夜带来长期睡眠不足,很多影响就不可逆了,或者说,没那么容易逆转。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长期熬夜的危害,那就是:一个胖子,在伤心地流着鼻涕。
“一个胖子”的意思是:容易变胖。2004年,一项实验发现,熬夜后,人会控制不住地吃吃吃。感觉就好像是要通过吃东西来弥补缺失的睡眠一样。
“伤心”的意思是:增加心脏病风险。2016 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一项科学声明:睡眠剥夺是不良心脏结局危险因素。所以建议⼤家,除了要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等之外,还要好好睡觉。
“流着鼻涕”的意思是:免疫力下降。慢性睡眠不足还会引起免疫力下降。有研究发现,睡眠效率不佳的⼈对普通感冒的易感性增加,也就是说,更容易感冒。所以,如果你最近总是感冒,先别着急补这个补那个,先把觉补回来再说。
有些人觉得晚上熬夜,白天睡久一点,总睡眠时间和平时一样就会对身体没什么影响。简单说,短期内可以,这样的解决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轻睡眠时间不足带来的影响。不过,长期这样的话,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昼夜节律紊乱。
如果你总是晚睡晚起,那么你体内的昼夜节律系统会逐渐被你“训练”成“夜猫子”节律。如果后期你打算就一直做“夜猫子”,那也行,只要你醒后白天状态满意就好。如果不打算长期这样,那当你后期想回到正常作息节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比从前更难入睡了,早上更难起床了。若需要早起的话,你就有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睡眠不足。
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总是熬夜不好。但是真实的生活中,偶尔因为工作和其他需求,牺牲睡眠时间在所难免。因此,这里送给大家3个口诀,希望有机会能够最好能够降低熬夜对身体的损伤:
如果你今晚必须要加班赶出一份PPT,那就能试着在困了的时候先去睡一会,同时把闹钟定好,提前把自己叫起来加班。
举个例子,如果平时都是 11 点半睡觉,今晚要加班,当工作到 12 点到时候,感觉很困很累,那就放下⼯作,先借着这个困意去睡一会,至少连续睡 3 个小时。理由是,睡眠前面的3小时是深睡眠比例最多的时候,也就是说,先把深睡眠拿住。然后定好闹钟,提前把自己叫起来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如果 7 点要起床赶去公司,那么根据估计的工作量,可以把闹钟定在 5 点,利用剩下的 2 个小时来加班。也就是说,起得早一点。之所以这么操作,是因为在睡眠后半段,深睡眠比例慢慢地减少,快速眼动睡眠逐渐增多,而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相对容易,而且醒来后相对舒适,醒来后更容易进⼊工作状态。
晚上熬夜,白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困倦和工作上的能力下降。如果下午还有工作,那就能在午饭后去补一个小觉。研究之后发现,午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改善工作记忆、学习能力和思维敏锐度。不过,这里有个细节:不要睡太狠,最好是 20 分钟。中午如果睡得太多,虽然当时感觉很舒服,但是易影响晚上的睡眠,结果是,本来今晚不想熬夜了,可以不熬夜了,但是因为白天睡得太多了,晚上想正常睡却睡不着了。
另外,这 20 分钟放松躺下就好,不执着于一定要睡着,毕竟对很多人来说,由于昼夜节律力量的影响,白天并没有夜间那么好睡。
说到补觉,你可能会问: 周末能不能多睡一会? 坦白说,目前还不清楚周末睡懒觉是不是真的能弥补睡眠不⾜。 有一项研究发现,周末睡懒觉并不能减少睡眠不足带来的代谢失调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而且,如果周末早上补觉太狠(超过平时起床时间的 2 小时),也易引起昼夜节律紊乱,对下一周的精力恢复反而不利。
所以,如果你想在周末多睡一会,建议“少量多次”地补:早上多睡 1 小时(不超过 2 小时),中午再睡 20 分钟,晚上提前 30 分钟上床。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你的节律保持在稳定的框架内,避免后期出现“越补觉越睡不好”的局面。
多项研究表明,熬夜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与腰围增大有关,而这些都是心血管问题的危险因素。为何会“边熬边胖”这么惨,其中一个原因是:睡眠不足可能会刺激⻝欲,而且让你更无法抵抗高热量垃圾食物的“诱惑”。
所以,为摆脱“熬-胖”恶循环,熬夜后的你可以注意多吃一些更有营养的食物,比如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和瘦肉,多吃蔬果。为减少你看见高热量食物后的挣扎和纠结,平时家⾥就不要囤含糖的零食了,可以多备一些蛋白棒、坚果以及水果。
其实,医⽣护⼠也是熬夜的高风险⼈群,有一项研究之后发现,更好的饮食能够大大减少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建议工作场所多提供健康食物,这样做才能够帮助减少医疗人员因睡眠不佳而导致的大脑模糊(脑雾)、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烦躁,继而也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护理。
还有一项小样本的研究发现,与低脂/低糖饮食相比,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深度睡眠时 δ 波、δ 与 β 波比值以及慢波波幅降低,同时 α 和 θ 波增加。而且,这种改变在恢复性睡眠期间同样存在。通俗地说就是:在你偿还睡眠债的时候,不健康的饮⻝可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影响你恢复的能力。
4.想要减少熬夜的伤害,记住 3 句口诀:先睡后熬,中午补觉,营养要好。